- 1
- 2
- 3
- 4
- 5
由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下降,导致钢铁供需同步调整势所必然。
低速。虽然过去几年,需求增速与粗钢产量的增速没有同步下降,但却导致了钢铁供需失衡的情况有所加剧。从今年开始,我国粗钢产量的增速已经由去年的7.5%左右,下滑到目前的3%左右。这既反映出,供应增速正在逐步回调至与需求增长大体相适应的区间。也反映出,去年开始的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下降的实际。所以,从供应方面看,中国钢铁行业已经不具备粗钢产量持续大幅增长的动力和条件。未来,粗钢产量低增长,甚至个别年份的负增长,或将成为钢铁行业供应面的新的必然趋势。
低需。从我国各主要产业的实际发展看,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投资增速的下降,基建和房地产行业增长规模明显收缩,这与全国第二产业的总体回落基本同步。而我国钢铁等大宗原材料行业的需求增速逐步下滑,从此前10%以上的高速增长,转变为5%左右的中速增长也与宏观经济大环境基本适应。但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钢铁行业需求增速不断回落,已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本身就意味着,钢铁行业已经开始进入阶段性的峰值平台区域。因此预计,至少三、五年内,钢铁行业整体需求增速将放缓至1%-3%的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而以单位GDP耗钢材计算的需求,势将由于货币超发和贬值,成为新常态经济下钢铁需求的新特点。
低价。今年以来,磷铁矿石、煤、焦、铁合金等,已经完全进入买方市场,且价格向下调整或还未到位。后期,钢铁原材燃料在比当前更低的价格水平上小幅波动并下移,或将成为钢铁原材料价格的新常态。但从价值规律和运行轨迹看,铁矿石、煤炭和焦炭的价格由于基数较低、价格弹性较差,进一步向下调整空间已经比较有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如果币值不出现大的变化,曾经的历史高位将一去不复返。同理,钢材价格很难再回到历史高位。因为经过“战火洗礼”后的中国钢铁业,运营环境将更加规范,参与各方运营水平将更加高超。所以,期望钢材价格也能“与时俱进”根本不现实,奢谈或大跨度的对钢材价格进行回忆对比分析,不仅意义不大,而且还很容易引发误导、误判、误操作。
由此认为,新常态下,钢铁的低速、低需、低价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