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我国钢管企业众多,产能较大,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过去的产量优势已经变成了劣势,钢管企业唯有向技术和品质要出路,打造掌握核心技术的品牌产品,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目前,随着下游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磷铁和钢管供应商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钢管企业应认清形势,找准方向,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以此实现企业和行业的突破和升级。
以技术为中心赢得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行业都采用了“以市场换技术”策略,但总的来看,成效不大。实际上,随着我国技术实力的增强,我们有必要通过加强管理,增强研发能力,促进我国高端产品和技术向发达国家的输出。
2014年初,世界冶金装备制造的著名企业德国西马克梅尔公司(SMSMeer)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生产石油天然气管线管,提供HFW/ERW高频焊管大型机组成套设备,其中全部采用我国山东省四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高铬合金铸钢轧辊。
2014年4月份,德国西马克梅尔公司与山东四方一次性签订了9套大型HFW/ERW高频焊管轧辊的订货合同,组合成品千余件,共509吨,货值金额330万欧元(约2524万元)。按合同的进度和质量要求,这批产品已于2014年10月底全部发货,运往俄罗斯。这表明,我国自主生产的高铬合金铸钢轧辊在世界钢管的轧辊市场制高点占据了一席之地,意味着中国已开始逆向向发达国家出口中国创造的高端产品。
其实,山东四方在我国钢管行业轧辊制造企业群中只是一家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德国西马克梅尔公司看中的是该公司拥有独特的专利技术和在细分产品工序(高铬合金新材料成分设计、智能控温近终型铸造新技术、独特的热处理和机械加工新工艺等)上的精益求精。该公司的产品技术水平和综合性能达到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最高档次锻钢轧辊的水平,把“以铸代锻”新型轧辊做成了民族品牌产品;不仅延长了轧辊使用寿命,为钢管生产线减少了换辊时间,提高了生产率,而且节能70%,节材40%,为用户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然而,做一家在市场上“立得住”的企业并不容易。据上海市统计,自1995年开始评选上海名牌企业以来,近四成名牌企业没有挺过“成名”的头8年。作为科技型制造企业,要保持企业长盛不衰,就要走“产、学、研、用”创新合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