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近年来,海外投资热潮涌起,国内的央企、国企及民企纷纷“走出去”,希望能在全球矿产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抢占先机。根据中铝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思德在日前举办的2014矿业投资经验交流会上提供的数据:目前,中资海外控参股矿业上市公司共106家,有79家是中资企业参与控参股,其中有44家国企和33家民企。2008年~2012年是控参股海外上市公司的高潮期。国内矿企有60%投资到了澳大利亚,其次是加拿大,再次是美国,在这三国的投资项目大约占到了中国海外控参股项目的70%,投资的热门矿种包括金、铜、铁、铅、锌、磷铁、煤炭、镍、铀等。虽然投资激情高涨,投资行动激进,但实际的投资结果却多是事与愿违,大约有80%的海外矿产投资企业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主要缘于国内矿企对海外投资环境和流程的陌生及投资过程中的盲目跟风。
《荀子·王霸篇》中说道,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农耕如此,矿业投资亦如此。在海外项目投资过程中,不仅需要公司具备强大的投资实力和给力的运作能力,更需要全面地审时度势,依赖“天时、地利、人和”,择优而行。
王思德在演讲中谈到,现在中国矿企海外投资普遍存在时机判断不准的问题。大部分中资企业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2012年矿业次高峰阶段大举“抄底”海外矿业的。有关资料显示,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外汇储备额庞大,企业所受创伤较小,资金充足且成本低,具有海外并购能力。相比之下,金融危机使很多海外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出现困难,正期待着得到外界援助。因此,无论是市场的变化还是兼并的成本,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大的机遇。2009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
这是天赐良机,很多中国企业也抓住了这个良机。比如历史上最大的海外股权投资就发生在2009年2月。当时中国铝业与力拓公司签订协议,计划以140亿美元入股力拓,如果交易完成,中铝持有的力拓股份将有望上升到18%。力拓是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较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铁矿石价格下跌,力拓在资金上出现了困难,负债387亿美元,急需外部资金补备;而中国需要有价格稳定、供应充分的优质铁矿石资源。中铝收购力拓正是在这样一个兼具国家战略机遇和世界经济机遇基础下进行的。
虽然中铝对力拓收购案最终以力拓的毁约而结束,力拓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了1.95亿美元的违约金。但不可否认,从这次并购中,我们看到了瞅准时机对国内企业跨足海外市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盈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