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铝应用市场加速推进

时间:2015/1/12

 疏堵并举化产能。对于过剩的铝产能,近年来采取控制新增产能和扩大应用两手抓的措施。

早在2012年年初,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牵头在贵阳举办了“绿色铝”启动仪式,至此,在行业内掀起了“加强绿色铝宣传,促进铝消费行动”大幕,之后相继举办了推广全铝半挂车活动、建筑用铝模板推广活动等。随着绿色铝应用推广工作力度的加强,铝应用深入人心,“铝代钢”、“铝代木”、“铝节铜”领域的工作都相继有所推进。

据报道称,有关部门也正在抓紧制定扶持推广全铝挂车的相关方案。巧合的是,为做好交通车辆轻量化用铝材产品的推广应用,消化一批电解铝过剩产能,2014年9月19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在京组织召开了交通运输用铝材推广应用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单位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西南铝、神华集团、丛林集团、晟通集团、魏桥铝电、南山集团等。

同时,为推动建立飞机生产企业与航空铝材加工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我国航空铝材加工水平。2014年12月15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联合组织召开了航空用铝材推广应用座谈会。国防科工局、民用航空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等部门以及中航西飞集团、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铝西南铝业公司、东北轻合金公司、中铝西北铝加工厂、中航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2014年下半年,工信部接连两次召集铝行业及相关应用设计领域的企业进行会商,召开如此重量级会议,不难看出,国家将在新的一年里,会在这些领域加大力度推广铝应用。

所以说在2015年,国家有可能会在交通、航天、电力、建筑等铝应用领域,加大推广力度,比如,加快推出相关行业应用标准,加强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推动铝应用工作或有实质性进展。

猜想六:原铝就地转化率进一步提高

山东已是我国电解铝第一大省,据悉现在约有900万吨的产能,但就山东省内来说,并没有出现原铝过剩的局面,甚至是出现了铝水、液态铝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是因为当地企业转型升级的结果,把全部的电解铝转化成了铝产品向省外以及国外等地输出,究其根源是山东铝企业通过市场倒逼机制,提高了原铝就地转化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山东模式为电解铝产区提供了经验,比如新疆地区,虽然新疆的电解铝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但存在着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大约单向运费为每吨600元,两吨氧化铝能够生产一吨电解铝,把两吨氧化铝从内陆运到新疆运费为1200元,加工成一吨电解铝往内陆运输又需要600元,因此完成一吨电解铝的生产和销售在运费就需要1800元,再加上电解铝的加工费用,成本会更高。如果能够在新疆当地进行铝材的深加工,每吨可节省向内陆运输的600元费用。另外铝水要铸成铝锭才能运出,如果在新疆本地发展铝型材,加工60%以上铝水就可以直接做成铝加工材,这样烧损还可以节约200元的费用。算下来成本大大降低。2014年年底在广东佛山召开的“扩大铝在建筑行业应用高层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透露,工信部将鼓励在新疆当地进行铝模板以及其他铝材的深加工,推广新疆原铝的就地转化。

同样的问题在内蒙等地也存在。随着近年来电解铝磷生铁行业的不断西移,目前西北部地区电解铝产能已有相当规模,在2015年,这些产能都将相继释放,但在市场上铝价始终未见好转,始终处于一个微利的常态之下,而且这种常态一时也难以改变,所以仅仅靠卖原铝已不再是企业生存之道,企业必须提高原铝就地转化率,延长产业链,加快转型升级。

所以,在2015年,不论是政府的引导和鼓励,还是市场的倒逼机制,提高原铝就地转化率都将是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重要一环。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English 全国服务热线 400 608 5658 销售热线:150-9328-8537 豫ICP110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