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转炉全程底吹氮气工艺 研究与应用

时间:2015/3/17

   转炉顶底复吹工艺与转炉顶吹工艺相比,有效加快了生产节奏,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磷铁水和钢渣的氧化性,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情况下,转炉底吹工艺采用全程吹氩气或氮氩切换方式,对于对氮含量要求极为严格的钢种采用全程吹氩,而对于一般钢种均采用在吹炼到供氧量的60%—70%时进行氮氩切换,即前期采用底吹氮气,后期切换为氩气,既降低了气体成本,又防止了钢水氮含量超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研究者开展了全程底吹氮气工艺的摸索,但由于设备保障和控制水平等诸多原因未能获得成功应用,近几年也有一些研究者重新开展了这方面研究,但均未见成功应用报道。随着各方面技术的进步以及控制水平的稳定提高,之前限制该技术发展的瓶颈已基本得到解决,为进一步降低气体成本,在某中厚板厂进行了转炉全程底吹氮气工艺研究。
    转炉全程底吹氮气工艺研究
    现有底吹工艺下钢水氮含量的变化。为研究转炉全程底吹氮气工艺的可行性,首先对现有底吹工艺下钢水氮含量进行分析,包括全程底吹氩气和氮氩切换两种底吹工艺。转炉公称容量为100吨,底吹流量前期为300m3/h,中后期为200m3/h。
   全程底吹氩气工艺与氮氩切换工艺相比,全程底吹氩气工艺对钢水氮含量的影响仅限于LF炉结束之前,且两种工艺在不同阶段钢水氮含量的差值均小于0.0005%,即精炼过程对钢水氮含量的影响大于氮氩切换工艺对钢水氮含量的影响,而经过RH真空处理后,两种工艺下钢水氮含量均小于0.0035%,中间包内钢水氮含量也相差很小,说明底吹气体由氩气换为氮气对钢水氮含量的影响不大,因此对全程底吹氮气工艺进行了尝试。
    从全流程的氮含量变化来看,增氮主要发生在转炉终点到LF炉进站和LF炉进站到LF炉结束,即出钢过程和精炼过程,钢水氮含量增加均小于0.0015%,即LF炉结束钢水氮含量均可以控制在0.0045%以内,因此对于采用转炉冶炼—LF炉精炼—连铸工艺生产的钢种在氮含量控制上尚有较大空间,而经过RH真空处理后钢水氮含量将降低,因此对采用转炉冶炼—LF炉精炼—RH精炼—连铸工艺生产的钢种在氮含量控制上更加容易。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English 全国服务热线 400 608 5658 销售热线:150-9328-8537 豫ICP11014147